第四章 十年浩劫五校合並
“文化大革命”終於爆發了👩🔧。文教戰線是“文化大革命”的起火點,也是劫難深重的災區🏘。上海師範學院在這場內亂中更是上海市高等678中的重災區,不僅各項事業遭受極為嚴重的破壞,陷於停頓、混亂和癱瘓狀態,而且在1972年被迫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教育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合並,蒙受建製撤銷的厄運🎢🚶🏻♂️➡️。廣大教職員工,在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高壓政策下,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抗爭。1978年,幸得復校。
第一節 動亂的校園
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之後,階級鬥爭之弦越繃越緊✍🏼。自1963年年底開始,上海師範學院大批師生奉命參加市郊“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的“四清”運動工作隊👨🏻🦯,678教學工作受到沖擊。1965年11月,江青陰謀策劃、姚文元炮製的《評新編歷史劇》一文出籠,點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至1966年初,形成了思想文化領域廣泛的批判運動。
1966年1月🧢,上海市委發出關於《海瑞罷官》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重視思想戰線的這場大辯論。不久🧑🏻🎤,市委教育衛生部印發了《海瑞罷官》的參考資料🧑🏿💼,並指出🚂🚵🏼:“這是多年來意識形態領域裏階級鬥爭的新發展。”3月🔺,下達教衛系統開展“文化大革命”的規劃🥎,要求把一切“牛鬼蛇神”揭露出來,要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重點批判🤵🏽♂️,進行“奪權鬥爭”🙎🏿♀️。4月,教衛部要求高校把“文化大革命”作為“中心任務”🐊🙅🏿。因此,師院黨委作出如下決定:(1)參加市郊“四清”運動工作隊的四年級👨🏼🏫、三年級學生👨🏽🚒,分別於四五月返校🧘🏽♂️,投入“文化大革命”;(2)文科停授有些課程,改搞“批判”;(3)改組“文科革命領導組”🙍🏻♀️,下設“辦公室”;(4)建立“寫作戰鬥小組”,“批判”某些教師的“錯誤觀點”⏫。於是,“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之火在校園內燃燒了🦉。
5月下旬,市委向高校黨委傳達《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之後,師院黨委在月底召開聲勢浩大的全校師生聲討北京“三家村”大會,揭發所謂“黑幫分子”的“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行,並且號召師生聯系678實際,投入“文化大革命”運動👩🏽🎤。
1966年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和《人民日報》發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後⛹🏼♀️🦵🏼,“文化大革命”的狂飈迅即席卷全院🤹🏿♀️。大字報鋪天蓋地,半月內貼出27800余張👮🏽,被點名的黨內外人員達685名,占教職員工總數1288人的53%。
為了加強對這場運動的領導,7月份黨委成立“文化革命”辦公室。隨後👨👩👧,又成立包括市委聯絡員在內的“文化革命”領導小組👨🏻🦯➡️。不久,根據“文化大革命”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精神,黨委召開三級幹部會議🗻,發動幹部揭發黨委所謂“存在的問題”🧑🏻🦰,造成黨委內部矛盾和幹部之間的不和與對立🧑🧒🕵🏿。
8月,中共中央頒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的前後👦🏿,紅衛兵和造反派紛紛成立組織。他們在極左思潮支配下,把矛頭主要指向大批黨政幹部🤲🏿,全院不時可見侵犯人身的批鬥🔥、遊街和強迫勞動,有些人趁機搞打⚅、砸、搶,並非法抓人、關人、打人和抄家👩🏻🚀。10月🔒🤙🏼,經過分化組合而形成了對立的兩派紅衛兵、造反隊組織。中旬🎧,市委下達關於大專678黨委停止對“文化大革命”運動領導的錯誤決定,於是“踢開黨委鬧革命”的歪風大作。下旬,在批判所謂“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口號下,掀起了一股“罷官”風💕,從政治輔導員到黨委書記🧑🏽✈️,從班主任到院長,紛紛被“打倒”。從此,無政府狀態更加嚴重⚂。在1967年1月“全面奪權”的狂暴行動中,紅衛兵組織與工人造反派一起宣布“接管”師院黨政財文大權。從1967年三四月起💃🏻,師院兩大派圍繞著“奪權”展開了激烈的派性鬥爭。五六月間,發展成白熱化,不僅互相用高音喇叭指責對方,而且沖擊對方組織機構。七八月間👄,在江青的“文攻武衛”的反動口號煽動下,各方占據大樓,修築工事,武鬥逐步升級。
1967年9月,軍訓團(後改為軍宣隊)進駐師院,要對立的兩大派湊合著搞“大聯合”。9月18日成立“革命造反總指揮部”。但由於缺乏大聯合的思想基礎,兩大派仍舊各行其是🦸♂️,“大聯合”徒有虛名🚌,它們分別成立“審幹”和“清隊”的指揮中心。11月中旬,市革會召開“清理階級隊伍”會議之後,兩大派的“清隊”組織私設公堂,搞逼供信。對老院長進行批鬥,對黨委書記、常委誣陷種種莫須有罪名,進行隔離🧏🏼♀️、毒打👩🦽,對一批幹部和教師進一步摧殘🤫。之後,圍繞上海師範學院革委會的成立,兩大派繼續進行激烈的明爭暗鬥。1968年1月,軍宣隊再度進駐,倉促拼湊班底🤵♀️💔,在1月25日成立上海師範學院革命委員會𓀕。院革會成立後,繼續執行極左路線,在7個月中,被隔離“審查”的人員達399人👩🏽🚒,被打入“勞改隊”的有220人👊🏻。
1968年8月,市革會指派由14個單位組成的996人參加的工宣隊進駐師院😮💨,隊員人數之多居全市高校之首。工宣隊接管權力之後🦹🏼♀️,秉承***、王洪文👩🏽🍳、徐景賢“關於師院問題”的旨意行事,說什麽“師院情況特別復雜,資產階級勢力頑固,群眾組織後面一定有壞人🎅🏻、反革命”🧑🍼,“師院要特別註意兩次‘炮打’問題。”因此,工宣隊立即以“清隊”為名🙆♂️,搞“捅馬烽窩”、“抓黑手馬蜂王”。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對78名幹部、教師🛏、職工進行非法抄家。嗣後,又有204人被列為“重點審查對象”🫵🏼。對幾位黨委負責人,進行輪番“批、鬥”🚴,長期不予“解放”。與此同時,“審查”參與1967年和1968年兩次“炮打”***的幹部👨❤️💋👨、教師和學生。為了搜集“炮打”材料,師院工宣隊搞了一次轟動全市的“九?四”行動,對2500多名幹部和師生的住處與宿舍進行突擊查抄。這一非法行動,立即得到***🙆🏻、徐景賢、王秀珍一夥的“充分肯定”🤾🏼♀️,並推廣於其他高校👸,從而演出“九?五”、“九?六”等鬧劇。
1970年初又開展了“一打三反”(即打擊現行反革命破壞活動和反對貪汙盜竊🧎🏻♀️🎑、投機倒把🪯、鋪張浪費)運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遭受迫害的人員達165人(其中學生為90人)⬆️。1971年4月開始的“清查‘五?一六’”運動中,原在“一打三反”運動中被迫害的同誌再次受到“批鬥”,有17名遭到“重點審查”🚵🏿。
在5校合並期間,“四人幫”及其黨羽以此作為他們推行反革命陰謀活動的“窗口”和“樣板”,在所謂“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評水滸🙇🏿♀️、批投降派”、“批孔反復辟”、“反擊右傾翻案風”等等政治浪潮沖擊下,更加處於動亂之中。
據不完全統計(含5校合並期間),上海師院的幹部和師生🥤,蒙受各種迫害和處理的人數達1066名🛡。在合並以前遭到直接迫害的人數有605名(其中“清隊”中有423人,“一打三反”中有165人,“清查‘五?一六’”中有17人)。33名處級以上幹部🦸🏻♂️,無一幸免。47名正副教授中💆🏿,“關牛棚”和“監督勞動”的占42人。受“文革”沖擊而非正常死亡的有21人🏂。黨委常委、副院長吳從雲,黨委委員、黨委辦公室主任唐淑平⛄️,黨委委員、外語系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楊代蓉🦤,保衛部副部長王建民等✔️,均被殘酷迫害致死☂️。
1969年7月開始🔙,師院進行整黨建黨工作🏂🏽。由工、軍、革負責人組成“整黨建黨領導小組”,以“吐故納新”為指導思想,對678在“文革”以前黨的建設工作給以全盤否定,對知識分子黨員隊伍給以種種非議👈🏻。經過“階級教育和路線教育”以及“鬥私批修”等階段🚱,分期恢復黨員組織生活和逐步建立黨支部🤿,在此基礎上,於1971年8月成立“黨的核心小組”🧑🏻🦯➡️,使癱瘓幾年的黨組織重新恢復起來🥒。但這次整黨建黨工作是在十分緊張的政治壓力下進行的🧙🏿,有的同誌因受誣陷而沒有恢復組織生活🪤。
1970年夏天,工、軍、革為了“加強”幹部和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改造”🍲,在江蘇省大豐縣隆豐草原辦起了“五?七”幹校🍼,並校後遷到市郊奉賢縣,1977年年底撤銷🧗🏿♀️,歷時八載👮🏿♂️。分期分批去幹校勞動的幹部和教師,用自己的雙手建造宿舍和食堂🛴,開墾荒地,種植水稻和蔬菜♌️,開河挖渠,養牛養豬。先後去幹校體力勞動的幹部教職員占全體的絕大多數。
第二節 “兩個估計”帶來的災難
“四人幫”在1971年4月到7月炮製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中拋出反動的“兩個估計”,其內容為:“教育戰線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是“黑線專政”;教師隊伍中的大多數和17年培養的學生的大多數“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兩個估計”出籠之後,“四人幫”在上海的黨羽不顧廣大幹部和群眾的抵製和反對,利用他們竊據的宣傳文教大權強製推行,678、工、軍革全力貫徹✌🏿,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
他們誣蔑師院12年來執行的是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因而對過去的成績應全盤否定🖲。但事實是建校12年來,堅持了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堅持了為上海基礎教育服務的方針🧑🏿💼,堅持了培養又紅又專師資的目標⌚️。12年中為教育戰線輸送了1萬多名畢業生,成績卓著,有目共睹。
他們誣蔑師院校黨總支和黨委的大權掌握在“叛徒、特務✌🏽、走資派”手裏📤,是資產階級專無產階級的政🕷,因而要靠邊⏲,要奪權💳✝️。但事實是從1955年3月建立校黨總支☎️,爾後建立校黨委,到1966年“文革”前,歷屆校黨總支和校黨委成員40多人中💨,沒有一個是所謂“叛徒”、“特務”、“走資派”的,恰恰相反🥾,而是黨的一批好的和較好的幹部。
他們誣蔑大學講臺長期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所霸占8️⃣。他們所謂的依據是指這些學有專長的教師的世界觀是資產階級世界觀,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因而要批判,要趕下臺。對這個問題💂♀️,鄧小平同誌在1978年3月科學地指出:“世界觀的重要表現是為誰服務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自覺自願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應該說這表示他初步確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按照政治標準來說就不能說他是白,而應該說紅了。”教育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部分#️⃣,耕耘在社會主義上海師院裏的教師,就是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的🏇🏻🐊。
他們誣蔑師院培養的學生是修正主義苗子⚪️,因而不可靠。但事實並非如此🤠🚠,從1956年到1965年10屆畢業生共有12643名(其中專科畢業生7288名,本科畢業生5355名)🙇🏻👩🏻🦱,他們中的大多數分配在上海市各中等678𓀑,為上海中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有的在當時已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而獲得榮譽稱號。
“四人幫”及其在上海的黨羽根據《紀要》全盤否定師院12年來的成就的同時,根據《紀要》進行所謂的“教育革命”。“文革”開始之後,教育事業處於停頓癱瘓狀態🧗♂️,師範院校招生工作中斷,到1970年左右,上海中小學教師來源枯竭,缺口達2萬余人。為了緩解這一矛盾,上海師院在1970年12月和1971年9月,分別舉辦試點班和培訓班👉🏿。
上海師院是1970年9月招收工農兵學員的。《紀要》規定招收工農兵學員的根本辦法是所謂“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678復審”。這個“左”的規定把文化考核當作修正主義貨色給廢除了👳♂️,把所謂“家庭出身不好”、家庭成員有“政治問題”的知識青年全被排斥在外🤸🛬。當時3個試點班招收工農兵學員68人➝,9個學科的培訓班招收工農兵學員2070人。試點班(後來改普通班)和培訓班這兩種形式師院只招收一屆,在1972年5校合並之後繼續招收👨🏻⚖️,1977年準備分校時各校恢復正式招生後停止。
在招收工農兵學員進入上海師院學習的前後🪣,還組成教育革命實踐小分隊,分赴市區🥈、郊區、部隊🧑🏼、機場等地方和單位,協助有關單位舉辦各種學習班、“紅師班”🙎🏻♂️。從1969年4月到1970年6月就向1500多名工農兵學員送上文化科學知識。
試點班的教學計劃🧟,僅就中文試點班而言,是這樣規定的:培養目標是:“具有較高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和繼續革命的覺悟,”“有批判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爭奪青少年、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鬥本領🦜,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勝任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專多能’的普通勞動者”。學製二年。撤銷班級,設置連隊。每年教學🦸🏽♂️、勞動🔎、假期的教育時間分配比例是:8∶3∶1。8個月教學時間的安排是:毛澤東思想教育課占30%,業務課占62%🤹🏽👶🏽,軍體課占8%📦。業務課的課程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課(4學期)💁,毛主席詩文選課(3學期),革命文選及寫作課(4學期),文學遺產批判繼承課(2學期)。教材以毛澤東著作作為基本教材📞,教學中心內容是階級鬥爭💄。教學方式則以社會為“工廠”,實行開門辦學,根據所去工廠或農村的戰鬥任務組織教學👏🏻,以“戰役”命名各個教育階段🍹。由於這樣的教育教學計劃,必然造成工農兵學員參加政治運動時間多,體力勞動時間多,專業學習時間少🏌🏿。這顯然是不符合教學規律的。
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被“四人幫”譽為“人類教育史上的新起點”、“是摧毀舊的教育體製、建立新的教育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實踐的回答是否定的。工農兵學員的“上🚣🏽、管🧝、改”,使教師置於“政治上接受再教育”、“業務上進行再學習”的地位🤕,一旦對工農兵學員嚴格要求𓀋,也會被套上所謂“智育第一”的帽子而受到批判👨🦳,弄得教師們惶惶不安。而工農兵學員由於受“四人幫”塑造的“白卷英雄”所蠱惑,努力學習專業被視為“白專”道路🧎🏻♀️➡️,所以,專業學習不多,吸收文化科學知識單薄。為了彌補工農兵學員文化科學知識的缺陷,八十年代前期😾🌋,不得不對他們進行補償教育🚵♂️。另外,當時作為“摻沙子”的工人講師團徒有虛名,不起講師作用。由此可見,“四人幫”所謂的“人類教育史上新起點”的“教育革命”是摧殘破壞了教育,貽誤坑害了青年。
“四人幫”為了把高等678作為其篡黨奪權的工具,還在《紀要》中規定了“高等678調整和管理體製問題”的措施,我校深受其害🏄🏻♂️。1971年底♡⇾,市革會決定上海師範學院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教育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合並,定名為“678体育平台”,總部設在原華東師範大678址內。並校工作自1972年3月開始,5月完成🕓,原上海師範學院院部機關和7個系及其教學儀器設備搬到總部。外語系、文藝系、體育系以及後來搬回來的中文系等在原師院校址,作為“678体育平台分部”➞。上海師範學院遭到建製撤銷的厄運📿。
這次強行並校,對上海教育事業造成很大禍害。首先👨,搞亂了上海高校原來合理的體製與分工。“文革”前的華東師範大學是部屬大學,擔負培養華東地區師資和研究生任務🥟;上海師範學院主要為上海地區中等678提供合格師資;上海體育學院屬國家體委領導,為全國提供體育師資、教練、體育工作者👩🏼;上海教育學院👨❤️💋👨,擔負上海中等678師資輪訓、進修和培養部分中學師資的任務🧑🦳。各校體製健全,分工明確。但強行並校之後,上海體育學院與上海師範學院體育系合並成一個體育系🪪,上海教育學院縮小為中等教育研究組,華東師範大學改變成市屬單位🙎🏻。這樣,原來的體製被“打亂”,原來的分工被取消🖖,搞成一個不合理的體製。其次🧑🏽🦰,造成了上海中等678急需師資得不到補充。“文革”開始到1971年的5年間師範院校停止招生,而並校之後的普通班招生人數每年約1500—1800人😛,只及“文革”前5校招生數的一半左右🎯,而且質量大大下降👩🏼🦲。由於上述原因和教育事業的滯後效應👨❤️👨,中等678急需師資得不到補充👭,缺口很大〽️,造成中等教育質量嚴重下降。第三,造成財力🏋🏽♂️🤟、物力🥣、人力的極大浪費📬。僅就上海師範學院而言🂠,近10萬平方米的教學和其他用房🤰🏿,可供10個專業學科使用🤹🏽♀️,而並校後🍝🥥,很多閑置不用🕵️♂️,整幢化學樓除一樓東首作為化工廠廠址外,其余都鎖著不用。上海高校4大圖書館之一的師院圖書館🏌🏽♂️,並校後讀者寥寥無幾。學生宿舍可容納6000個床位,並校後只用2000個床位,房屋家具由於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因而損壞嚴重⛲️✫,有的房間發黴腐爛🫱🏻。總值180萬元的理科儀器設備,1978年搬回師院時只剩50萬元的價值設備,損失大半。原來的金工廠👩🏽🏫🧑🏻🦳,許多設備生銹成為廢品。操場荒蕪💑,竹籬笆圍墻多處倒毀,學院成為附近農民的放牧地。往日美麗的校園,一片凋蔽☝🏼,令人觸目驚心。
第三節 在逆境中抗爭
在“文化大革命”中,上海師院的廣大教職員工🌶,特別是廣大知識分子,盡管遭到殘酷鬥爭𓀝,無情打擊,背著種種莫須有的罪名💪,被剝奪了從事正當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的權利⚰️。但是🌊,他們堅信社會必然向前發展邪惡勢力必然滅亡的真理,在挫折中經受考驗☝🏼,在逆境中頑強奮鬥,利用各種機會為人民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首先☕️👨🏿🦰,參與各類辦班活動👳♂️。在毛澤東同誌“大學還是要辦的”號召下🖲🏇🏻,上海師範學院(包括5校合並後)辦起各類由工農兵學員組成的學習班。在辦班過程中,原有教師和幹部雖然無法居於組織領導地位,卻處於參與地位,而在參與活動中往往起到骨幹作用。辦班活動主要有3類⛈,即派遣教育革命實踐隊舉辦的學習班,學院內部舉辦的培訓班和普通班。
教育革命實踐隊舉辦的學習班主要有👩🚀:
橫沙島“八?;二六大學”👨💼。這所“大學”是在1969年9月開始,協同當地公社舉辦的🤰,它由上海師院組成的文科教育革命實踐隊負責。第一期招收學員31名🔱,於1971年1月結束。第二期於1971年2月招收學員32名,於1971年7月結束。完成學習任務的學員主要分配在島內任中小學教師🌀。
上海民航站業余英語學習班。這個學習班是在虹橋機場舉辦的,由外語系教革隊負責。從1969年10月起先後舉辦4個業余英語學習班,學員共57人🚴🏿♀️,其中候機室的15名學員通過15個月的220學時的教學和自學,初步能用英語處理日常事務🫶🏽。
佘山公社五?七農校。這所農校是在1969年8月開始,由生物系教育革命實踐隊幫助公社舉辦的👨👩👧👧。第一期有學員41名,第二期有學員38名,通過學習,基本上能製造“5406”植物生長激素,為公社培養了一批懂得一些農業科學的好社員。這支教育革命實踐隊🐰🧑🦯➡️,還采集中草藥送給患病的貧下中農,博得好評。
上海第三機床廠“七?二一大學”。這所“大學”是1970年8月開始,由數學系教革隊協同廠方舉辦的。它為工廠的職工提高了文化科學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
舉辦的培訓班和普通班主要有:
“九二○”農藥製造培訓班🍱。生物系教師和幹部從1969年開始💆🏻♂️,為大陸除西藏和青海以外的省市舉辦7期共700多名學員的製造農藥“九二○”培訓班,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
各種專業的培訓班。1971年秋,設立“工基”、“農基”👩🏽🔬🤾🏻、“革命文藝”👨🔬⛹️♂️、數學、外語👨👩👧、中文、體育、政治、歷史9個專業培訓班🖕🏻🐼,學製一年,共招收學員2070人🎰。在1972年6月結業,分配於中學👎🏽。這使師資十分缺乏的矛盾稍得緩解💃🏿,為上海教育事業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在並校以後🦷,舉辦的培訓班基本上都有原上海師範學院的教師或幹部參與活動。各種專業的普通班。1970年12月開始🧑🏿🎓,設立中文、外語、物理3個試點班,學製二年,招收工農兵學員68名。並校之後,試點班發展為普通班,學製三年,規模日益擴大🏋🏻♂️,專業門類日益增多🧑🏿💼。這些工作的開展是與原師院教師和幹部的參與分不開的。
其次,傳授文化科學知識👬🏻。“以學為主,兼學別樣”🥼,這是毛澤東同誌在“五?七”指示中規定的678教學方針。
但在“文化大革命”的大環境中🍑🧑🏼🌾,在“文科以社會為工廠👘,理科以典型產品帶動教學”的“教育革命”中,“以學為主”的教育方針是很難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利用舉辦學習班💕👿、培訓班和普通班的機會,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為工農兵學員傳授文化科學知識👩🏽✈️🧗🏻♀️。
教師在原來教材一律受到批判的情況下,深入調查研究,針對工農兵學員實際水平,編寫新教材。這些教材,盡管存在著許多毛病,但在當時無書可用的時期裏⛓,對進行教學還是起著積極作用的🦧。生物系教師編寫了棉花教材,三麥教材,玉米教材;外語系教師編寫了第一🫴、第二兩冊英語教材🧪;數學系教師編寫了高等數學教材;政史系教師編寫了小學歷史常識課本🫄🏿;體育系教師編寫了軍體教材等等。
並校以後所編的新教材,這裏不再列舉🧏🏿。
為了使工農兵學員能較好地接受文化科學知識🧘🏼♀️,教師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1)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由於工農兵學員入學時沒有進行文化程度的考核,生源文化水準參差不齊,教師們對此進行摸底,把文化水準較低的工農兵學員給以特殊照顧🤠🫲🏻,補上必需的文化課程👩🏿🎤,努力使他們能夠跟上一般進度,對橫沙島“八?二六大學”的幾位脫盲學員,就是這樣做的。對於文化水準較高的工農兵學員,則提出較高要求,使他們學得更多的文化科學知識🤶🏿。(2)送教上門🧑🏼🎓。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主動把教學內容送給工農兵學員,如外語系在虹橋機場教革隊的教師🚓,深入學員的工作地點及宿舍🤞🏿🧚🏿♀️,不論什麽時間,見縫插針地進行教學,使學員較快掌握英語知識🧑🏿🦲。(3)互教互學🤦🏼🎯。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對操作實踐課更為適宜🦵。如外語口語訓練♊️,教師出就題組後,讓學員互教互學📖,它既能促進學員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員的學習成績。
其三,進行科研活動。在“文化大革命”中🧑🦽➡️,知識分子處於“臭老九”的挨批地位,盡管環境如此險惡♋️,但有些教師仍然冒著風險擔負起科研職責。他們埋頭於鬥室,奔走於工廠和農村,取得一些可喜成果。
標校“宋史”-1971年,根據國務院布置,我校建立了二十四史標點組,承擔“宋史”的標校任務。此項任務在並校期間仍舊進行🧑🏿🏫。
溫湯殺菌法-1970年左右,生物系教師發現了“九二○”土法生產過程中的溫湯殺菌法,它能提高“九二○”的產量🎥,後經上海市“九二○”協作組鑒定,並推廣應用。
菌種防退培養基-1970年左右,生物系教師發現了防止“5406”菌種退化培養基⭐️,它使“5406”菌種嚴重退化得到防止💼,並且促使“5406”菌種發育快、孢子多、露株旺、色素紅👩🏿🍳。
良種培育試驗-1970年左右,生物系教師進行了“小將二棱大麥”的良種培育試驗👩🏼💻🙌🏻,這種良種有矮桿⛰、直立、耐肥🩶、抗倒🌧🛌🏼、早熟等優點。
在5校合並期間,物理系🫃🏿、化學系的一些教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與進展,如“催化電子理論在光合作用中的應用”,“DJS112型電子計算機”、“場致發光屏”、“鎘離子選擇電極的研製和應用”以及與其它單位合作的“氯堿工業高氧超陽極塗層”等。其中“場致發光屏”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其四,完成基建任務。在基建後勤方面👧🏿,由於上級只撥教育維持費🪴,因此經費大減,如1971年只撥款136.61萬元,比1960年的397.13萬元減少260.52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全體教職員工本著“修舊利廢”、“增產節約”的原則🧮,艱苦地經營基建後勤工作🫅🏿。
“文化大革命”前期🚣🏽♂️,上海師院東西部的竹籬笆圍墻被破壞得千孔百瘡,678安全受到威脅💠,物資流失很多🧚。為了防止這些現象的再度發生,決定改建圍墻🌧。這項任務從1972年開始🤾🏿♂️,首先改建西部圍墻,用大砌塊替代小竹🐚,經過4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任務♐️🫰🏼。東部圍墻的改建工作,在1976年動工💇🏿♂️,1982年竣工🟢。這樣🏄🏿♀️,使558.6畝土地上的上海師範學院形成了完整的整體🧑🏽⚕️。
在1974年,西部開始建造教工第十二宿舍,於1976年竣工。建築面積共1666平方米,每套2間🦹🏿♀️,共40套。對緩解教職員工居住困難起到一定作用。
為了適應工農兵學員的教學需要,1971年開始,建造了焦磷酸鉀化工廠、電子元件廠以及微生物工廠。
其五,支援西藏教育事業🚊。上海師範學院在“文化大革命”前,根據上級要求🤲,曾經從畢業生分配中抽出部分學生分配給新疆、內蒙🧕、寧夏、雲南等邊疆地區👨🏼⚖️。“文革”期間🫠,除仍有畢業學生分配到邊疆地區以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有部分教師支援西藏,在五校合並後的1974年、1976年🤦🏻♀️🧑🏻🍼、1978年有3批文理各學科教師去西藏🫴🏿,為西藏高等教育的創辦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六,保護珍貴圖書😩🧜🏼♂️。我校圖書館珍藏著相當數量珍本和善本,在5校合並期間,曾有人要抽調🔰,圖書館廣大職工予以堅決抵製,才得以保存。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病逝的消息震驚了全校師生☸️,在哀樂聲中,人人憂心忡忡🧑🏻🏭,個個悲痛不已。“四人幫”借假中央名義,發出通知👍🏯,阻止各地開展悼念活動。但全體師生員工沖破“四人幫”的禁令,自覺行動起來,設靈堂🧑🏼🍼、佩黑紗🐗、戴白花🖤,舉行悼念活動🚆。在全校師生強烈要求下,15日才舉行全校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周總理逝世。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全校師生悲痛萬分💹,舉行7天吊唁儀式,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悼念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的豐功偉績將永遠記載在共和國的史冊上,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1976年10月6日🧑🏿⚕️,一個偉大的壯舉在我國首都北京發生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舉粉碎了禍國殃民、罪惡滔天的“四人幫”😑👨👦👦,人們奔走相告⚫️,拍手稱快🎏🏎。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浩劫從此結束,深受磨難的廣大群眾從此楊眉吐氣🏄🏻。春回大地,萬物更新,人們的活力和熱情蓬勃奔放🌊。678裏活躍了!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