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理兩院並駕齊驅
1956年7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長劉季平在上海師範專科678舉行的大會上宣布,在上海師範專科678的基礎上成立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和上海第二師範學院👙。同時撤銷上海師範專科678建製👳🏼♂️。人們形象地比喻📯:“一只小母雞生下兩個大雞蛋”。從此,上海地方培養起大學本科師範生🧞♂️,這是本市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一節 上海第一、第二師院的成立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上海市的普通教育事業亦獲得了相應的發展👩🏽🦲⚈。據1955年10月《文匯報》報導,當年上海已有公8️⃣、私立普通中學203所,中學生從1949年的85455人增加到226000人,增長了165%👱🏽♀️。同時又新辦中學10余所。因此,急需數量多👞🧘🏽、質量好的中學師資👪。
1956年2月初,上海師專校務委員會舉行擴大會議🔋,研究討論12年規劃🧙🏿。一致認為,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局對今後高等師範教育的初步規劃⚙️,暑假後擬在師專的基礎上發展為師範學院。
同年3月,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高等師範教育。會議討論了高等師範教育的12年規劃🏋🏼,研究了高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明確了高師的科研方向。副校長劉芳和沈德滋👳🏻♀️、程應、李伯黍💝、馬茂元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精神是🌐:今後12年中我國的高等教育將有很大的發展,要求高等師範教育也有相應的發展,以保證中等678師資的需求👳🏽♀️🟨。
1956年5月8日🙋🏼♀️,中央教育部正式通知上海市教育局👨🏽🏭:為適應上海市中等678師資的需要,經國務院批準,1956年暑假後上海成立師範學院一所,並將上海師專改建為師範學院𓀝,校名分別定為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和上海第二師範學院👌🏻👩🏿✈️。
同年5月22日🙅🏽♀️,中央教育部副部長柳來校視察,並與部分教師進行了座談😓。指出👩🏿🦰🪘,師專擴建為師院後🦸🏽,要積極提高教學和科學研究質量,還得從中學抽一批優秀教師來擔任教學工作。在高等師範678中有這樣一批對中學教學熟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這對貫徹面向中學🙍🏽♀️、聯系實際的方針是很有利的🫶。但他們過去大多沒有搞過科學研究工作,有的雖曾搞過🏊♂️,但已擱下多時了。因此,他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提倡認真讀書🤸🏽♀️,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製訂進修計劃。所提出的問題,確是我校建立和發展本科教育的重要前提🔪,為此,兩院建設中都很重視師資質量的提高。
1956年上半年,兩所師院積極進行了基本建設的規劃和籌備👨🏽🍼。第一師院的校經多處選擇🌂,最後確定以閘北區明晏路150號原北郊中學為基礎進行擴建👘。該處原有土地130畝🚵🏽,教學用房和生活用房計1萬余平方米,並有較好的綠化環境🙎🏿♂️🤏🏼。1956至1957年兩次征地116畝,建造大飯廳(竣工後暫作大教室)和師生員工宿舍建造臨時飯廳、小商店🙎🏿♂️、理發室🤳🏻、汽車間等生活用房🚼🧐,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同時著手籌建教學大樓、圖書館🦑、附中等教學用房🧀。第二師院仍在桂林路岑溪路上海師專原址😿,並以師專為基礎擴建。為解決教學和生活的急需🥄,當年先擴建300人的階梯教室4個和醫務室一幢🤏🏻。
1956年7月14日,劉季平副市長在上海師專全體師生員工大會上宣布兩所師院正式成立,並宣布了兩院負責人名單🖕。他們在中央正式任命下達之前已到職視事👨🏿🦱。第一師院院長廖世承、副院長陳雲濤;第二師院院長陳琳瑚(上海市教育局局長兼任)🛃、副院長劉芳👷🏽♀️、沈德滋👨🌾。1956年9月11日由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轉發中央及市委批復的上述任命。第一、第二師院先後於9月3日和5日開學。在上海的東北和西南🚯,兩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第二節 齊頭並進的兩師院成立
上海第一⚡️、第二師範學院是文理分科的兩所學院,兩院本、專科兼設👨🏿🏭。一師院培養中等678文科師資;二師院培養中等678理科師資🧑🎨。
一師院設中文系及專修科、歷史系及專修科🫸🏼、外文系(英語專業)、政治教育專修科(1957年停辦,改設馬列主義教研室)以及教育學教研室、心理學教研室🥛、體育教研室🫴、俄語教研室。二師院設數學系及專修科、物理系及專修科、化學系及專修科、生物系及專修科、地理系及專修科👩🏽、體育專修科以及馬列主義教研室🧖🏼♂️、教育學心理學教研室、俄語教研室(1957年改為外語教研室)🕡。根據中央教育部1956年5月8日通知精神😰🫳,兩所師院均實行兩級製。院部行政機關不設處,直接設科室😝。為減輕院長的日常行政事務👨🏽🦳👩🏻🏭,並從培養幹部出發👩🏿🍼🧆,根據國務院1955年10月14日通知,除設立副院長外,還配有院長助理。第一師院院長助理宋蘭舟、王其元🤜🏽,院部設8個科3個室和1個圖書館;第二師院院長助理郝達、王振東🦘,院部設7個科1個室和1個圖書館。
當時學院的領導體製仍實行院長負責製☄️,並強調發揮院務委員會的作用。1956年10月27日兩所師院分別舉行了首次院務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會議,有關副院長🙍🏻♀️、院長助理和科長向會議報告教學情況、行政管理情況以及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黨組織負責人向會議傳達上級領導的指示和指導性意見🤲。會議都開展充分討論,以求得對當時工作的統一認識👆。
隨著678規模擴大,黨員人數增多,學院的黨組織也不斷得到加強🕶。1956年9月24日,市委高等教育科學工作部決定,兩所師院暫先成立黨的總支委員會,一師院由陳雲濤任總支書記;二師院由劉芳任總支第一書記🪹,郝達任總支第二書記。1956年11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批準建立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和上海第二師範學院黨的基層委員會。第一師院黨委會由陳雲濤任書記🧜♂️👰♀️,蘇寧任副書記⛹🏻;第二師院黨委會由劉芳任第一書記,郝達任第二書記👨👧👦。1957年4月一師院成立中文系黨總支和職工黨總支🧏🏿,12月又成立歷史系黨總支🧑🏽🏭;1957年11月,二師院成立化學系黨總支,12月至次年初先後成立地理👩👩👧👦🪖、生物👩🏽💻、物理👩👩👧、職工、數學等黨總支。從此,校系兩級進一步健全了黨的組織⚾️。
兩所師院師生員工的人數也迅速擴大。教職員工數,師專時,1954年為285人,1955年為320人,而兩所師院時的1956年增至881人,1957年增至1166人🙎🏽♀️。學生數在師專時的1954年為833人,1955年為1493人,而兩所師院時的1956年增至4011人👨🏻🌾。由於兩所師院的招生數大幅度增加,給678的教學工作🌉、行政管理📣,特別是師生員工的生活帶來很大困難,一師院更為突出🖼。為此🧕🏼,除要求師生員工艱苦創業、克服困難外,基本建設也加快了進度,並采取了很多臨時措施。
一師院經過半年多努力🧑🏼🎓,先後完成了11000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包括大飯廳2幢,學生宿舍2幢,教職員工和家屬宿舍各1幢,以及廚房、浴室等生活用房。1957年4月,建成了有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可容1000多學生同時上課的一師院附屬中學➡️。一年以後,啟用了7100平方米的四層教學大樓🌥。1958年🔯,建造了面積為35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1幢👹。
由於事業的迅速發展,二師院的一些物質條件也不能適應需要🚌,於是讓出小教室和教工單人宿舍給學生居住🖋,改善學生的住宿條件。自修教室不夠,則讓學生在圖書館和寢室裏自修🤟🏽。同時🐦⬛,加快基建進度🚻,1956年11月中旬,有1322平方米的4個階梯教室(即現在的東一🧑🏽🌾、東二、西一🤢、西二教室)驗收使用,500多平方米的醫務所也已竣工。在此期間🖥,還建造了竹結構的大飯廳1座(座落在今西部溜冰場)。一年以後,驗收使用了8600余平方米的化學樓和物理樓。學生也住進了3幢新宿舍(即西部第三至第五宿舍)。1957年🧞♂️,啟用了可容2000人同時用膳的大飯廳(兼大禮堂)和座落在今西部第十家屬宿舍西首的竹結構室內運動場🧑🤝🧑。1958年,建造了面積為3568平方米的圖書館1幢。還建立了農場及養豬場作為師生的教學實驗和勞動基地🏷。
兩院的圖書也不斷增加。建院時👩✈️🎺,一師院有圖書6萬冊,二師院有2.4萬冊🏌🏿。一年後,一🏊🏿♂️💊、二師院分別增加為17萬冊和12萬冊。到1958年7月🙆🏿,兩院圖書猛增到46萬冊🙆🏿♀️。
一🚵🏽♂️、二師院這對孿生兄弟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均已達到相當規模,成為解放後新建的兩所正規化的本科高等師範學府。
第三節 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兩所師院共同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精神👱🏼♂️,以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方法💸,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知識與觀點,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高度文化科學水平與教育的專門知識與技能,堅強的體魄🥪,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中等校師資。從師專時培養初級中學師資到師院時培養完全中學師資,不只是量的增加,更是質的提高👨🦯➡️。這樣,要求兩院師生員工迅速把678辦成名符其實的合乎規格的高等師範學院🙂,其中任務便是千方百計地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兩院的建立,正值全國高等師範教育有了7年的建設經驗,國家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時期🌃。1956年5、6月間👨🏽🚀,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座談會,根據毛澤東同誌《論十大關系》的精神,對辦學方針作了回顧。認為“學習蘇聯是重要的,但決不能盲目地學,照搬過來”。對“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也作了新的探討,提出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辦學方針🪘🈳。同年8月👩🏿🎓,中央高等教育部召開部分校院長座談會,會議認為“學習蘇聯的收益是很大的,但與中國大學實際情況的結合沒有很好研究💇🏽,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致使要求偏高,步驟過急🧔♂️,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教條主義”👩🏿🍳。會議討論研究了減輕學生負擔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能力問題🫃🏿,提出了“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因此,一師院第一學年計劃要點中明確指出👩🏼🦰,首先要貫徹“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好和特長💜,特別註意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能力。二師在1956年9月全院第一次教職工大會上🍡,傳達了高教部部長楊秀峰在8月間部分校院長會議的總結發言時強調的:
“全面發展”不是“鼎足三分”和“平均發展”。當然,“因材施教”也要防止忽視某些功課的傾向。
為了貫徹“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方針,有些系調整了班級,如數學系一年級按三角與幾何的基礎重新分班。外文系從第二學年起🤯,把基礎好的學生單獨編成一個班,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市高教局指示精神,兩院都修改了教學計劃,減少上課時間🧑🏽🚀,增加自修時間,使自習時間占學習時間的二分之一👱🏿♀️。當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自習風氣很濃厚。一師院的第一學年裏,閱覽室400多個座位經常座無虛席👕,最多的時候一天有700多人次前來閱讀。參考室每天也接待學生250人次👩🏿🏭。換言之,每天有半數學生到圖書閱覽室🧎🏻♀️。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提高教師的水平和素質🧝🏿♀️。一、二師院成立時,上級領導指派有辦學經驗的廖世承🕜、陳雲濤🕍🙍🏻♂️、宋蘭舟👨👩👧👦、陳琳瑚🚣🏻♀️、劉芳☪️、沈德滋等擔任兩院領導,還選調一批有教學經驗的教授專家來院擔任各系領導,又從中學調來了一批教師任教,其中不少是優秀骨幹教師🍾♨️。當時的助教除一批師專的首屆優秀畢業生留校擔任外,又從華東師大🧑🏼🍼、北京師大調來了一大批優秀畢業生,他們是當時師資隊伍中的新鮮血液。所以,兩院的師資隊伍的結構是比較合理的👳🏼♀️。
兩院對科學研究比較重視,院部成立科學研究委員會,各系🕵🏽♀️、各學科成立科研組,開展科研活動。不少教師的著作問世,如中文系張斌的《現代漢語語法探索》、馬茂元的《古詩十九首》🪷、包玉珂的《上海——冒險家的樂園》(編譯)🧑🏽、歷史系魏建獻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張家駒的《趙匡胤》、物理系沈德滋的《半消差透鏡之研究》等,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當時🦶🏽,在向科學進軍、向副博士進軍的號召下🌈,蘇聯各學科副博士閱讀書目被介紹了進來🛌,首先在青年教師中間傳閱,並紛紛製訂進修計劃,鉆研經典著作。一師院各系成立了學生科研小組,二師院成立了科普小組,在全院開展科普工作。
實驗設備的水平也是衡量一所高等678教學質量的標尺之一。四年製本科的實驗要求,與二年製專修科大不相同。為此,二師院特別重視實驗室的建設。1957年9月驗收使用的物理樓和化學樓,在當時來說,專業的實驗設備已較為齊全🕵🏼。物理樓有普通物理、高等物理🍚、無線電、教學法❎、x光等實驗室;化學樓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工業化學、物理化學等實驗室。兩樓均配有相應的準備室➾、科學研究室、教研室和儀器室💊。此外,一師院各系的資料室和歷史系的文物陳列室也相繼成立📓,並不斷充實🧑🚀。
由於學院初建👩🦳,任務繁重而艱巨🎱,兩院領導兢兢業業,努力把初創的事業辦好。年逾花甲的老教育家廖世承院長,不避風雨🙆🏻♀️,天天準時到校辦公。開學剛過一月🌵,他即和黨委書記陳雲濤及院長助理,檢查各系科教學工作,除聽取系主任的教學情匯報外,還深入教學第一線🧙🏼♂️🌸,親自聽課🏈,參加教研組活動。他們認為,要搞好一所學院⚽️,首先要搞好教學💍🧛♀️。搞好教學的關鍵🤦🏽♂️,一方面取決於教師的質量🦷,另方面則在學生自己🚔。在自修時間增多👮🏼♂️,上課時數減少的情況下,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努力提高講課質量;要求學生更加自覺地遵守紀律👨🏻🦲,合理支配時間。上海市教育局局長陳琳瑚兼任二師院院長後,經常來校視事,召開各種座談會,承擔了很多時事形勢報告課,並向學生上教育學大課。黨委書記劉芳經常深入教師了解情況,一起研究改進教學,提高質量♧👳。
兩所師院既是互相競爭的夥伴,又是親密的兄弟,在各自努力下,兩院都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第四節 整風反右與整改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3月20日,兩院幹部和講師以上教師以及部分職員到市裏聽取了傳達👍🏽🏉。3月下旬,逐步傳達到民主黨派成員和全體教職員工。在學習和討論中🔀,著重領會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矛盾的對抗與轉化,人民內部矛盾的正確處理;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1957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5月1日,《人民日報》登載了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兩院黨委積極準備開門整風。
5月12日🧕🏽,整風運動在一師院正式開始📥,召開全體黨員大會和全體教職員大會進行動員🔛,要求大家消除顧慮👨🏼🍳,大鳴大放🛜,積極幫助黨整風。二師院黨委於5月21日開始,召開黨員大會🖖🏽🐸,宣布開始整風,要求黨員積極投入🤵🏻,還召開民主黨派、工會、團委會議和全體教職員大會🙅🏽♂️🤌🏽,號召大家鳴放提意見🧚🏻♂️,幫助黨整風💐。接著通過小組會、大組會、大字報等各種形式大鳴大放,提了很多意見👩🦼➡️🧑🏼🏭。6月初,兩院形成鳴放高潮🧑🏻🦯➡️。
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決定對右派進攻實行反擊。從此,全國開展了反右派鬥爭,兩院也開展反右派鬥爭。但在鬥爭中犯了嚴重擴大化的錯誤,兩院有253名教職員和學生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其中教職員24名,學生229名🅾️。此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共中央決定對被劃為右派分子的人進行復查,把錯誤的改正過來。學院根據中央指示,對在反右擴大化中的錯案進行了徹底的復查平反改正。
1957年7月7日🙇🏽♀️,毛澤東同誌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現上海展覽館)會客廳召開了本市科學🥫、教育和文藝界代表座談會,與大家暢談了黨的延安整風𓀎、反右派鬥爭、高等教育、消滅血吸蟲病以及衛生健康等問題🗻。與會者30多人🧑🏽🍼,第二師院郝達(黨委第二書記)📆、周正(數學系主任)、徐子威(化學系副主任🎦、院工會主席)和楊建屏(學生)等4人參加了座談會𓀕。這大大鼓舞了兩院師生員工,表示要努力學習、工作🍫,把初創的事業辦好☣️。
反右鬥爭基本結束後🧈♑️,轉入整改階段👩🏿🏭📘。兩院黨委根據群眾在黨開門整風中提出的批評意見進行整改。1957年10月10日和30日,副市長劉季平和市委書記陳丕顯先後來一師院🙍🏼,聽取匯報,指導整改♣️。指出搞好整改的關鍵🧙🏿,在於領導下決心,群眾齊動手,大家提意見、想辦法、出主意、訂方案☂️。據此,黨委成立整改辦公室🤨🧏🏿♂️,整理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確定整改的重點。據一師院統計🚴🏽,共貼出大字報2480張📎,提出整改意見3075條,院部教學、行政部門共訂出整改方案110個👨🏽💼,黨委、黨支部訂出整改方案116個。黨委於11月22日召開教職員學生大會,就整改重點的勤儉節約辦學方針、全面發展教育方針、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政治思想工作、精簡機構和下放人員、參加體力勞動、黨群關系等問題作了報告🎱。在檢查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後階段的整改措施🪸🉑。
1958年3月👳🏿,中央發布《關於開展反浪費反保守運動的指示》🧑🏼🎓。4月🚛,中央召開教育工作會議,討論了教育方針,批判了右傾保守思想和教育脫離生產勞動🚴🏼,脫離實際🙍🏼,並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政治、忽視黨的領導的錯誤。在這同時,上海市召開黨代會,提出“提高革命自覺😭,肅清官氣、暮氣🧑🏽🔬、闊氣、驕氣🤐、嬌氣,為培養又紅又專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而努力”。兩院根據中央和市委指示🚣,開展“雙反”🙎🏼♀️,掃除“五氣”。5月起,兩院在“雙反”中開展了以“交心”為主要方式,搞臭“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為主要內容的“自覺革命”,又稱“思想上的社會主義革命”🫰🤲,要求“大張旗鼓搞臭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轟轟烈烈進行社會主義自覺革命”,對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進行系統批判🕛🛠。特別是在“自覺革命,興無滅資🧆,拔掉白旗,插上紅旗”的口號下👦🏿,以批判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和學術思想為由,批判了一些專家學者🧎🏻♀️,一些學有專長的教授被作為“白旗”,從原來的行政和教學領導崗位上“拔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製訂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發表後,兩院師生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總路線的熱潮🦹♀️。在全國形勢的推動下,兩院迅速形成“大躍進”的局面🧖🏿,並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學習貫徹總路線🤸♀️,人人立誌插紅旗”、“教學革新👰🏼♀️,全面躍進,一馬當先,萬馬奔騰”的口號。在此形勢下,兩院掀起了大爭大辯,大破大立🧏,深入教學整改的新高潮,提出了:
(1)堅決貫徹執行理論聯系實際,教育為生產服務的方針🐗;
(2)加強教學中的思想性,提高教學質量;
(3)進一步改造思想🤙🏽,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
(4)鞏固和加強黨對教學工作的領導。
各系紛紛製訂教學整改方案,師生們製訂集體和個人紅專規劃。職工們提出了“做那行,專那行,紅透專深成內行🌂,行行為教學發光”的口號。
兩院特別強調學習和貫徹毛澤東同誌提出的“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在深入教學整改過程中👩⚖️,主要抓了確立黨在教學領域裏的領導,批判資產階級的教育脫離實際、脫離生產勞動的思想體系。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製度等進行改革⛲️,實行領導、教師🥄、學生三結合的方式修訂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以及大搞科研🔩。組織師生走向社會,接觸工農,實行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邊幹邊學,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檢驗學習成績🌹,打破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對學生加強政治思想教育🕺🏽👨🦼➡️,開設社會主義教育課程,進行時事形勢教育▫️,加強教師教書育人工作和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當時把參加體力勞動作為重要的整改內容之一,強調參加體力勞動是幹部克服官僚主義👩🏼🚒,知識分子進行自我改造,學生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的重要途徑之一♡。一、二師院各有四五十名幹部🗡、教職員下放農村勞動🧍♀️,支援農業建設。1958年夏🧑🏼🚒,兩院畢業學生開始分配🍯,他們發出豪言壯語🤾🏼:“海闊天空♟,大丈夫誌在四方,天南地北,好兒女建設邊疆”🎽,奔赴雲南、貴州、廣西、河北、福建、黑龍江等12個省區。1958年6月12日上午,在第二師院小禮堂召開第一🤌🏽、二師院幹部會議⚧🧑🏻🍳,市教育局局長陳琳瑚傳達了市委、市府關於兩院合並成立上海師範學院的決定🖐🏻🌹,並要求並院工作在8月20日前完成📚,希望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力爭上遊🧑🧒。當天下午即傳達到全體教職工⏺,大家認為👫,兩院合並對促進文理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利用各種資源均有好處,一致表示擁護市委✳️、市府決定🙍🏽♀️。
從1956年6月到1958年6月,是一、二師院時期,對即將成立的上海師院來說是思想上🧙🏿♀️、組織上和教學工作上的準備階段🧜🏻,也為迎接國民經濟第二個5年計劃和教育事業的更大發展作好準備💏。這預示著即將成立的上海師範學院將擔負起更為繁重🔸,更為艱巨🤐,也更為光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