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於評選678体育平台2015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的通知》要求,由各學院推薦、教務處審核和校外專家評選,經校長辦公會議審議,共有44個項目獲得2015年度678体育平台校級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15項(具體名單附後)。
特此公示。
公示時間為4月11日—15日。如有爭議,將由678會同相關單位負責協調處理。
聯系人:高湘萍 聯系電話:64328641
附件:678体育平台2015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教務處
2016年4月11日
附件:
678体育平台2015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序號
|
成果名稱
|
成果主要完成人(單位)
|
第一完成人職稱
|
單位
|
獲獎等第
|
1
|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國內一流課程資源
|
王榮生、丁 煒、高 晶、
吳忠豪、於 龍、李 重、
李海林、薛法根、嶽乃紅
|
教授
|
教育
|
特等獎
|
2
|
面向教師教育的英語語音課程拓展與創新實踐
|
蔔友紅、蔡龍權、宋學東、
莊木齊、錢敦煒
|
教授
|
外語
|
一等獎
|
3
|
迎接中國城市文明新時代,構建全球視野下的城市史教學體系與模式
|
陳 恒、洪慶明、陸偉芳、
李孝聰、張忠祥、鐘 翀、
蔡 萌、李尚君、李文碩、
康 凱
|
教授
|
人文
|
一等獎
|
4
|
678体育平台法律碩士實踐教學基地規範化建設
|
蔣傳光、胡誌民、程蘭蘭、
韓思陽
|
教授
|
法政
|
一等獎
|
5
|
心理咨詢與治療系列課程建設
|
李 丹、李正雲、沈勇強、
劉世宏、樊 琪、岑國楨、
周 圓、劉俊升、蔡 丹、
崔麗瑩
|
教授
|
教育
|
一等獎
|
6
|
生物科學實驗示範中心創新改革實踐
|
李利珍、王全喜、陳 軍、
李新國、曹建國
|
教授
|
生環
|
一等獎
|
7
|
移動互聯網應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
李魯群、馬 燕、張 波
|
教授
|
信機
|
一等獎
|
8
|
中國史教學方法探索與改革
|
蘇智良、高紅霞、姚瀟鶇、
陳大為、劉 江、董大學、
姚 霏、邵 雍、薛理禹
|
教授
|
人文
|
一等獎
|
9
|
本科生雙語教學“D-TBL”模式:經濟社會學與公共管理學前沿教改
|
陶 慶、沈 芳、王禮鑫
|
教授
|
法政
|
一等獎
|
10
|
本科榮譽課程的設計、開發與卓越教師的培養
|
夏正江、呂傑昕、梅珍蘭
|
教授
|
教育
|
一等獎
|
11
|
商科全英文教研模式改革與創新
|
趙紅軍、楊寶華、李 慧、
黃國妍、張元慶、胡春燕、
王 綺、李 剛、林 燕、
鮑曉曄
|
教授
|
商
|
一等獎
|
12
|
大學MOOC課程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
蔡寶來、吳 艷、張詩雅、
曾 艷、楊 帆、陳 勇、王 健
|
教授
|
教育
|
二等獎
|
13
|
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及強化學生高技術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
|
方祖華、徐 穎、張雲俠、
黃建民、袁秀平、張春麗、
朱 俊、嚴 巖、柳 暉、楊燕勤
|
研究員
|
信機
|
二等獎
|
14
|
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規範化建設——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
|
高耀明、葉穎
|
教授
|
教育
|
二等獎
|
15
|
初等教育兒童文學課程建設及創新實踐
|
李學斌、惠 中、王青松
|
副教授
|
教育
|
二等獎
|
16
|
降低統計性歧視視角的“四維一體”大金融本科教學改革實踐
|
茆訓誠、孫紅梅、張 震、
李 剛、崔百勝、黃 虹、
趙金實、劉紅梅、黃 靜、
郭照蕊
|
教授
|
商
|
二等獎
|
17
|
影視綜合創作實踐(教材及運用)
|
齊 青、顧偉麗、趙國慶、
李冬梅、欒 剛
|
教授
|
人文
|
二等獎
|
18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概論課”為例
|
石書臣、汪青松、李 亮、
張 娜、馬振江
|
教授
|
馬院
|
二等獎
|
19
|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跨文化系列課程建設與英才培養
|
王澧華、石慧敏、張 黎、
王小平、江 莉、沈之傑
|
教授
|
對外
|
二等獎
|
20
|
課程案例教學體系建設的開發與實踐
|
王周偉、李 慧、黃建中、
張 毅、崔百勝
|
副教授
|
商
|
二等獎
|
21
|
能力為本,實踐導向,卓越發展——卓越教師職前培養改革
|
夏惠賢、丁 煒、李 燕、
鐘文芳、何慧華、高 敬、
沈嘉祺、李 霞
|
教授
|
教育
|
二等獎
|
22
|
《漢語白話史》教材
|
徐時儀
|
教授
|
人文
|
二等獎
|
23
|
公共英語主題-任務教學模式探究
|
原蘇榮、陸玲妹、田 荔、
葉 倩、明 宏、王軍英
|
教授
|
外語
|
二等獎
|
24
|
面向人才需求的中德高等教育汽車服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互認合作改革
|
張玉萍、李一染、張春麗、
王 娟、陳 瑩
|
教授
|
信機
|
二等獎
|
25
|
基於國際化平臺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
|
張宇鑫、陳春霞、王增忠、
趙世峰、鐘黎安
|
教授
|
建工
|
二等獎
|
26
|
電子信息類專業工程與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
張自強、朱品昌、葉 宏、
李傳江、周小平、倪繼峰
|
教授
|
信機
|
二等獎
|
27
|
面向建設工程行業人才需求,開發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
趙興祥、王增忠、陳興海、
張春霞、張新華、楊淩誌、
李淑華、徐之舟、粟 慶、
孫 霙
|
副教授
|
建工
|
二等獎
|
28
|
十年,廣告專業開放與課程群優化
|
鄭 歡、王 昭、張 磊、
吳冰冰、金定海
|
教授
|
人文
|
二等獎
|
29
|
英漢互譯課程教學、實踐與科研一體化建設
|
朱伊革、盧 敏、王惠萍、
金 輝、劉 霽
|
教授
|
外語
|
二等獎
|
30
|
觀賞園藝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實踐
|
陳佳瀛、邵 琳、李新國、
戴 洪
|
副教授
|
生環
|
三等獎
|
31
|
媒介融合環境下編輯出版學專業實踐教學機製創新與探索
|
陳麗菲、王月琴、周偉良、
錢曉文、王秋林、陸 臻、
李 靜
|
教授
|
人文
|
三等獎
|
32
|
基於集體備課的大學英語教材二次開發
|
陳慶勛、胡俊傑、王麗敏、
陳 贏、王一清、顏曉曄、
張 斌、黃 穎
|
教授
|
外語
|
三等獎
|
33
|
一核多向:高校學生骨幹培養模式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
|
戴 冰、史佳華、楊康賢、
陳曉虹、萬 瑾、顏 彥、徐 淵
|
副教授
|
人文
團委
|
三等獎
|
34
|
舞蹈師資人才教學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
高娟敏、苗小龍、李曉激、
王雨坤、金 彥、黃 娟、
遲 紅、邱彩芳
|
副教授
|
音樂
|
三等獎
|
35
|
化工專業本科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思考與實踐
|
郎萬中、吳建民、劉 泓、
徐文艷、修乃雲
|
副教授
|
生環
|
三等獎
|
36
|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信息素養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
李順寶、馬 燕、嚴麗軍、
金 輝、張小波、吳晶雯、
彭敏軍
|
副教授
|
數理
|
三等獎
|
37
|
《數字檔案館》課程實驗教學改革
|
呂元智、梁孟華、朱 穎
|
教授
|
人文
|
三等獎
|
38
|
行政法案例教學的實踐與創新
|
馬英娟、李泠燁、韓思陽
|
教授
|
法政
|
三等獎
|
39
|
版畫教學中對視覺維度的研究與應用
|
蘇巖聲、馬亞平
|
教授
|
美術
|
三等獎
|
40
|
“版塊製”教學組織模式的創新實驗
|
王翔宇、趙炳翔、邱乙哲、
許迪聲
|
副教授
|
謝晉
|
三等獎
|
41
|
全面、持續、高效地提高藝術類大學生文化素養的教學方法
|
戲劇理論教研團隊
|
教授
|
謝晉
|
三等獎
|
42
|
美術教學與創作互動的多學科共建模式
|
翟 勇、王劍鋒、李儲會、
陳 研
|
教授
|
美術
|
三等獎
|
43
|
文化傳承與經典研讀課程體系建構
|
詹 丹、查清華、池 潔、
馬裏揚
|
教授
|
人文
|
三等獎
|
44
|
基於科研創新與教學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
張永明、閻 寧、宋佳秀、
孫偉華
|
教授
|
生環
|
三等獎
|
(註:根據獲獎等第,按照第一完成人姓名的拼音字母順序排列。)